每位音乐教师每周有十二到二十节不等的音乐课,每堂课都要面对不同的学生,在“优质课评比课”上表现出的“形势大好”,是否真实?今天带你走进新课改中的音乐课堂去探个究竟。 参加上课的有六位老师,六节课特点各不相同,思路、方法、形式等各有侧重,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:弹、唱、语、挥样样扎实,知识性与音乐性并重,传统教法与创新教法共存,并且相辅相成。 2017年11月21日,任寒流来袭,温州市实验中学府东分校E融空间却格外暖心, 2017年温州市直“音乐优质课”现场评比观摩活动在府东举行。这是一线音乐教师教学的一次盛会,是温州市直音乐教育课程的精品展,是与评委专家一次难得的“亲密接触”。
陈潇潇老师教学明亮婉转,一首湖南民歌《一根竹竿容易弯》,民族风民族情都在歌曲里面缓缓流淌。她在课堂上散发的独特个性魅力,自身的专业特长和对课堂独特的驾驭,彰显出鲜明的教学特色,其中衬词的切入,更是一大亮点,一直深入整个教学过程。
吴蒙召老师教学《一二三四歌》,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阎维文的代表曲目。用她轻柔声音唱出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简洁明朗的旋律,别有一番滋味。歌曲节拍律动十足,高声部和低声部轮唱改编整合到位,介入我国五声音阶中的五个不同音的名称“宫商角徵羽”,拓展了知识面。
陈静仪老师教学的《在银色月光下》,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。歌曲通过大提琴,长笛,人声及各种乐器的交相辉映,诠释了爱情这一永恒主题。她淡淡的美、柔柔的静加以动情演唱,首先给课堂铺设了一层雅致之韵。自创了微风声部,韵味又含美声气韵,很能表现歌曲《在银色月光下》曲调优美,意境深远,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获得音乐的美感。
林杰老师教学《沂蒙山小调》,《沂蒙山小调》是一首山东地区的创作民歌,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。沂蒙山的民歌,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,悠远而古老。林老师创设情境一直贯穿教学过程,达到忘我的状态;拖腔、鱼咬尾等民乐创作手法信手拈来;富有变化的低声部,简洁合理,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,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作品蕴含的文化。
潘晨老师教学《鳟鱼五重奏》,这部作品旋律优美,充满明朗靓丽的光泽,洋溢着生命的无限活力,令聆听者难以忘怀。多片段的变奏教学新颖明丽婉转的乐思,再现了优美的景色,清新的空气,爽朗的夏日时光,为学生带来了满怀的青春欢乐。
金铭瑶老师教学《唱脸谱》,是一首著名的京戏歌,京剧曲调跟流行音乐巧妙融合风格的歌曲表式。歌曲《唱脸谱》,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,属于“京味歌曲”。歌曲《唱脸谱》,在歌曲中引入京曲调,属于戏歌称“京味歌曲”,简称“京歌”。聆听与实践并重,是这堂课的亮点。
评委专家的点评,现场老师的聆听,使现场热情气氛达到高潮。构建有品位的音乐课堂,创作改编的倾向,声部训练将会是音乐课堂教学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;多片段的变奏,填空、排序等都具有挑战性的聆听方式,值得音乐老师去进一步探讨。
|